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社會應激或心理社會應激是由諸多機體不適應的社會環境因素(如復雜的人際關系、擁擠的環境、經濟壓力等)引起的應激,它包括心理性應激反應以及伴有神經內分泌改變的生理性或病理性應激反應。心理應激動物模型應該是建立在大鼠自發行為的基礎上,模擬類似的應激因素。
1 社會失敗應激(SDS)模型(Model of social defeat stress)
(1)復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體重為200~300g。本模型參照Miscek的方法而建立。雄性大鼠長期單獨飼養(至少1個月)。實驗開始時,將實驗組大鼠放入單獨飼養大鼠籠中,單獨飼養鼠會攻擊實驗組大鼠,撕咬侵入者的頸部與背部(無外傷發生)。在次攻擊發生后實驗持續8min,允許10min作為攻擊潛伏期。社會失敗的定義是:實驗大鼠至少受到一次攻擊,并且表現出馴服的姿勢,如防御性直立、仰臥、靜止不動等。
(2)檢測指標
1)行為學測試 可采用反映焦慮情緒的高架十字迷宮和反映探究活動及情緒反應的開場(曠場)實驗對實驗大鼠進行行為學評估(參看13.28.1非條件反射焦慮模型)。
2)檢測外周血ACTH和皮質醇的濃度
(3)模型特點 “社會失敗”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宮實驗呈現明顯的焦慮行為,血清學檢查顯示,ACTH和皮質醇濃度增高,這體現了應激源的“社會心理”因素。組織學檢查可見,大鼠室旁核、杏仁核及皮質部的c-fos蛋白表達增加。該模型是建立在大鼠自發行為基礎上的,避免了曾廣泛使用的一些生理性的、非自然狀態的應激源,如電擊、寒冷、食物及水的剝奪等。這些非自然狀態的應激往往會改變動物的生理狀況,因而影響其行為反應,忽視了心理社會因素的存在。
(4)比較醫學 社會應激動物模型是模擬社會性應激源的情境而建立的,考慮到了應激源的社會心理因素,為從生理等方面評估焦慮提供了依據。把實驗大鼠放入長期孤獨飼養而具有攻擊性的大鼠籠中,具有攻擊性的大鼠出現本能的對侵入者發起攻擊,從而保衛自己的領地。實驗大鼠出現“戰斗或逃跑”的應激反應,表現出一系列防御性姿勢和逃跑行為以及長期的生理和行為適應反應。實驗大鼠受到了持續威脅但由于受到保護而不產生嚴重的軀體傷害,這就突出了應激源的“社會心理”因素,較真實地反映了社會應激因子帶給人類的情緒傷害。
2 慢性社會應激(CSS)模型(Model of chronic social stress)
(1)復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雄性30只,雌性2只,體重為250~300g。
1)動物分組 隨機分為3組。①對照組:10只雄性大鼠。單籠飼養,彼此緊鄰。②實驗刺激組:8只雄性與2只雌性大鼠組成。于實驗前2周共養于一大籠內。此期間每天將另外2只雄鼠放入籠內30min。根據對雄鼠之間格斗行為的觀察,從中挑選出5只攻擊性較強的雄性大鼠作為刺激鼠,用于誘發應激組的應激反應。③應激組:10只雄性大鼠。
2)應激干預方法和測定指標 將應激組10只雄性大鼠和實驗刺激組包括2只雌鼠和5只刺激鼠共17只大鼠合養于一大籠內(45cm×30cm×15cm),造成一個擁擠并易于發生打斗的環境,共8d。在第7日和第8日分別進行高架十字迷宮和開場試驗。結束后次日,取出應激組大鼠,頸靜脈采血,利用熒光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法分別測定血漿皮質酮和血清甲狀腺激素(TT3, TT4, FT3, FT4)含量。
3)結果 應激干預后應激組血漿皮質酮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體重下降明顯,血清甲狀腺激素各項測定值均低于對照組。開場實驗中應激組水平跨格子數和垂直站立次數明顯多于對照組。
(2)模型特點和比較醫學 此法的特點是將攻擊性強的雄性大鼠在雌性存在的條件下與雄性實驗鼠合養,促使實驗鼠處于被支配地位,并增加了擁擠環境的條件,以增強 CSS效應。使應激組動物出現了預期的效果,表現為應激組血漿皮質酮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它表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活動因應激而增強。而血清甲狀腺激素TT3, TT4, FT3, FT4和垂體激素TSH的含量應激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CSS抑制了下丘腦-垂體-甲狀腺活動。此外,體重下降也是慢性應激的一個反應指標之一,這可能與應激時攝食減少而能量消耗增加和糖皮質激素增高等因素有關。此模型為一種較為簡便可行的CSS大鼠模型。
由于某些社會應激源對大鼠的影響因性別而異,對于雄性大鼠而言,社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強烈的應激反應出現于打斗失敗者,因此,此實驗易選用雄性大鼠。